时间:2012-04-15 08:19:21 浏览:1874
“池塘边的榕树上,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/操场边的秋千上,只有蝴蝶儿停在上面/黑板上老师的粉笔,还在拼命唧唧喳喳写个不停/等待着下课,等待着放学,等待游戏的童年……”罗大佑的歌词,形象地描绘出冯世贤分外有趣的“游戏的童年”。
聊起他的收藏经历,与大陆的车模收藏家最大的不同之处,在于生活环境的大不相同。香港得地利之便,比大陆早三、四十年就开始制作、销售车模。所以从出生之日开始,他就能接触到车模和相关文化。
上世纪60年代,冯世贤六、七岁时,妈妈带他去香港最顶级的购物中心“海港城”逛了一次漂亮的车模店。在那里,他得到了平生第一辆汽车模型——英国的火柴盒牌(MatchBox)汽车模型。火柴盒车模是锌合金制作的,品种繁多、形态逼真、色彩绚丽、结构坚固,在西方玩具界和收藏界中知名度极高,其产量和销量均居同行业之首,早期在英国本土制造的车模现已身价百倍。冯世贤买的是 1:72比例的玩具车模,甚至还会跳舞。
拥有如此漂亮、有趣的车模的冯世贤,自然成为了小朋友们关注的中心,孩子们见了车模都很喜欢,都想拿糖果来换他的车模。这一款火柴盒车模为冯世贤的童年增添了无限的乐趣和自傲。
从此以后,他就爱上了汽车模型。在香港,他喜欢的车模店主要集中在海港城和崇光百货。每次进去逛车模店,他都舍不得离开。家里虽然经济条件不错,但也不会无限制地满足一个孩子的所有要求。
“既然求之不得,干嘛不自己做呢?”冯世贤从“妄想”迈向“妄动”:“小学到中学那一段时间,我们一帮小孩花十来块港币,去买来那种只有零配件的组装汽车模型,叫田宫模型(TAMIYA),跟玩具似得,可以根据说明书自己组装车模。自己随便做,粘粘贴贴。你不可能要求12岁的小孩会用喷枪喷漆这些工艺,但随着年龄的增长,我们的年龄增长了,手艺也增强了,学会了那些复杂的工艺。”
田宫模型的种类很多,有汽车、飞机、军人,还有专门为孩子设计的益智类的模型。模型做出来后,为了让车的部件看起来更精美,冯世贤还会根据真车的模样,自己增添、完善一些细节,比如找来一些电线做发动机、塑料排气管。如果是树脂的车轴,就找来铜线来升级替换,把它做成车轴的样子。中学的时候,他还买了工具书慢慢钻研学习,了解到了不同模型有不同的油漆特性。他用掌握的这些知识,还制作了一款方程式的汽车模型。
冯世贤介绍说,香港的车模发展几乎跟美国、日本同步。香港和日本有车模制作公开比赛。每年二、三月,由香港汽车模型协会跟一些进口商比如田宫模型、航天模型一起举办比赛。协会先收集车模,然后经过评委评审,七、八月时得奖作品放在香港大会堂里展览一两天。
这些作品分为几类:第一类军事模型;第二类汽车模型;第三类动漫人物,主要是超科幻的机动战士和奥特曼。这三类还有更细的分类,有上个百种类的获奖者。奖项主要设置有金奖、银奖、铜奖。
当时,香港小孩比较喜欢军事模型。那些得奖者,不仅制作工艺水平高超,而且善于改装模型、模拟场景。他们懂得如何给模型军人上油漆、改手枪、做挂包,制作的受伤士兵也惟妙惟肖,还有坦克车经过山路的场景。这样的场景大概30×40公分大小。在20世纪80年代,模拟场景已经做得精美绝伦,令人叹为观止。
20世纪80年代,法国著名的一级方程式赛车手ALAIN PROST和英国的NIGEL MANSELL,是香港小孩最喜欢的赛车手之一。国外曾出过不少1:24比例的赛车模型。但是,香港商场的车模店里只卖赛车,没有赛车手的模型。在那些模型比赛的获奖者中,就有高手能够手工制做出一个类似的赛车手。赛车手脑袋上的头盔,简直画得跟真的一样。制作出来的赛车手放在模型车旁边,那形态仿佛正要上车的样子;有的赛车手则坐在赛车里面,似乎正在跟维修站里的人员做着赛前的交流……整个场景栩栩如生,连赛车手或兴奋、或沉静的神情,都似乎跃然而出。
冯世贤佩服地说:“在80年代,模拟场景是我们玩得最精彩的。在香港展览时,我们这些模型爱好者就跟朝圣一样。不论模型汽车、航天模型,都是非常精彩。他们可以把模型做得登峰造极,很厉害!”谈起那些车模,冯先生做出两眼放光、惊艳的夸张表情,同时深呼吸了一口气,表示对车模的超级喜爱、欣赏和佩服,“现在在大陆,我不知道有没有这样的比赛。这是我成长过程经历的精彩的东西。我工作后,因为要拍照,根本没时间自己去做车模,所以常常买一些现成的。现在香港还有田宫模型,仍然非常流行,但玩的人就不是很多了,因为网络对人的影响太大了。网络把很多小孩子的兴趣吸引过去了。这样很惨!而且这种东西,没有同行的技术交流的话,根本就不懂。但日本还有这样的活动。”